第22个全国“爱耳日”|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发布者:市残联    发布时间:2021:03:04 09:39  访问次数:

2021年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听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耳聋。引起耳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

耳聋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残疾。据2013年WHO最新统计,全球共有3.6亿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占全球人口的5%,而我国的听力障碍人口有两千多万,仅次于肢体残疾,是排名第二位的残疾。其中7岁下聋哑儿达80万,且每年新增约6-8万(其中50%以上属于后天迟发性耳聋)。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类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听力障碍,提升听力健康素养尤为重要。

 

【如何实现听力健康】

     听力健康是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能力;它包括听力生理健康、听力心理健康和良好的有声社会适应能力。听力主动健康就是主动获得持续的、健康的听觉能力、拥有健康完美的有声生活品质和良好的有声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自身听力健康素养,是个人实现听力主动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所谓听力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有能力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听力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主动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听力健康。提升听力健康素养需要做到:

(1)学习必要的听力健康医学知识,定期进行听力健康体检,了解自己的听力健康情况;

(2)掌握必要的听力健康保健常识,规避不利因素对自身听力可能造成的损害;

(3)如果感觉听力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接受科学而专业的听力学诊断,不要轻信“神医神药”;

(4)听力异常确诊后,谨遵医嘱,积极配合规范治疗和康复;

(5)学习掌握自主康复技巧,持续坚持听觉能力训练;

(6)改变生活方式,调整身心,持之以恒接受并进行自我听力健康管理。

【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就会造成听力残疾。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听力障碍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平均听阈26-40 dB HL,听悄悄话有困难

●中度:平均听阈41-60 dB HL,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重度:平均听阈61-80 dB HL,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极重度:平均听阈81 dB 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4.6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400万。听力障碍可能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妨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据估计,到2050年,超过9亿人——或者说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将会丧失听力。根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听力残疾人数(含多重残疾中的听力残疾者)达到2780万,其中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听障老年人的数量剧增,听力残疾人数量也大幅增加。

【哪些人群具有听力障碍高风险】

1)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2)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3)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4)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儿童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遗传因素是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的重要病因,其可在出生时即出现听力损失,也可导致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接受遗传咨询、耳聋基因检查,可加强对遗传性先天性听力障碍的认知,对于育龄夫妇的优生优育有一定指导意义。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避免随意掏耳朵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可有效预防儿童期听力障碍。

【青少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35岁之间)因在娱乐场所接触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青少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常表现为噪声性聋和突发性聋。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量过大(大于80分贝),可引起耳蜗毛细胞受损,从而引起噪音性聋;此外,沉迷电子游戏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度疲惫,往往容易导致突发性聋。

平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使用耳机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并控制音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耳聋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现听力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老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机能也会逐渐发生退化,但听力障碍的产生和程度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基础性疾病、环境噪声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年人若要维持健康的听觉能力,一定要戒除喜嗜烟、酒的不良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远离高分贝和长时间的噪声刺激,慎用对耳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平和豁达的心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保持听力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如何对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听力障碍筛查与诊断】

     听力筛查是发现听力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应完成初筛, 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儿童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

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或怀疑有听力损失者,应及时转诊。

噪声性聋在青少年中较为多见,可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及耳鸣评估等方法进行筛查,筛查未通过者及时转诊。

【成人如何早期发现听力损失】

成人可以通过在生活中自我检查并初步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正常:

1)听不见/听不清楚频率较高的声音,如门铃声、电话铃声、女性或小孩的说话声、用指甲刮玻璃的声音等。

2)在公共场所(如餐厅、音乐厅或商店)交谈或聆听有困难。

3)常觉得其他人说话喃喃、咬字不清。

4)常要别人重复说话才能明白。

5)常被家人抱怨电视机或收音机音量调得太大。

6)接听电话时常听不清对方说的话。

7)常听不见别人在背后喊您。

8)在开会或小组讨论时难以跟上别人说的话。

如果上述情况有多条同时且持续出现,就要引起重视,尽快到专业机构进行听力检测,明确听力受损情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如何对成人听力障碍进行诊断】

成人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听力初筛,对于初筛没有通过的人群,则需要到专业机构通过纯音测听的方式进行复筛,有条件的地区,应在成人免费体检的菜单中添加听力筛查的项目。成人耳聋的诊断应在参考年龄的基础上,以纯音测听的结果为依据,相对较好一侧耳的平均听力≥41 dB HL方可诊断为听力残疾。

【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听觉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如个体FM系统),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